慈溪文明网首页>文明聚焦

慈溪:避灾安置点成温暖“避风港”

来源:慈溪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7-26
字体 [][打印][关闭] 

    白沙路街道安置点:为3500余名建筑工人遮风挡雨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青青山岗心旷神怡……”23日晚上,位于慈溪碧海学校的抗台临时避灾安置点里传出阵阵歌声,重庆忠县籍工人周成华随着旋律起舞,引来周围不少人鼓掌喝彩。“我们是收到转移通知后,被就近安置到了这里。”周成华说,台风来了,住在工棚里可能不安全,街道为他们安排了临时住所。

  和周成华同来的还有数十位工友,安顿完毕的他们开始自娱自乐,有的在地铺上打起了扑克牌、有的则看起短视频。他们说,临时避灾安置点有空调、有热水、也能充电,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住在这里十分安心。

  随着台风“烟花”裹挟着大风大雨向宁波沿海袭来,出于安全起见,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对辖区内各个建筑工地的工人进行转移安置。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街道重点项目征迁区块和楼盘开发建筑工地比较集中,为了确保转移工作万无一失,前期街道对辖区内所有工地进行了排摸,并通知了相关企业和工地负责人,同时设置了6个临时避灾安置点用于本次抗台使用。

  虽然只是临时避灾安置点,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奔波忙碌隔绝了外面的风雨,让各个安置场馆充满了温度。在市体育馆内,两侧大屏幕里正播放着东京奥运会比赛直播。“我们特地和场馆负责人沟通,让工友看看电视直播,减轻他们的焦虑,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安置点负责人说。

  为了更好服务安置点的工友,该街道指派4名街道干部、6名医护人员、6名安保人员与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组成服务小队,及时为工友们提供帮助。“河南水灾背后是温暖的爱心接力,我们希望在台风面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担当,为大家建起‘避风港’。”医疗组负责人冯妮娜表示,虽然最近要在接种疫苗方舱和避灾安置点之间两头跑,但这种为他人安全护航的忙碌十分充实且有意义。

  据悉,截至目前,该街道对辖区内所有重点项目征迁区块以及其他建筑建设工地的3500余名工人进行转移并妥善安置。

    周巷镇安置点:见证中国奥运 健儿夺金时刻

耕民中学避灾安置点内,转移群众在投屏上观看精彩的奥运会比赛。(摄影 王烨江)

    “厉害了,这小姑娘厉害啦!”“这闺女是宁波人呀”“首金,中国厉害啦”……24日上午,中国“00后”小将杨倩在东京奥运会突出重围,以251.8环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届赛事的首金。顿时,周巷镇耕民中学避灾安置点内群情激昂。受台风“烟花”影响,临时安置在这里的群众聚集在一起观看东京奥运会直播,见证中国奥运健儿夺金时刻。

  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镇23日起对辖区内回港避风渔船、在建工程、建筑工棚等重要点位及时开展人员转移。当晚,40名转移群众被妥善安置在耕民中学避灾安置点。

  怎么让群众在安置点内得到安全保障的同时,又不“闲”着?观看奥运会成了首选娱乐!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设备虽简陋,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非常振奋人心,看到我们的选手拿下金牌,非常激动,非常自豪。”42岁的老陈从事建筑工作,在见证中国小将夺金后,他兴奋地说。来自安徽的务工人员老夏心情同样激动不已,他说:“第一次和这么多人在避灾安置点一起看奥运会,感觉不一样,尤其是杨倩的最后一‘枪’,我大气都不敢喘,怕影响她发挥!”

  据该镇社事办驻安置点负责人、镇工会副主席陆律宇介绍,近两日,来自该镇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亮码戴口罩,有序进入安置点。同时,安置点提前备足了生活用品、食品等物资,更与周边超市联系妥当,随时配送其他备用物资。

    龙山镇安置点:红色电影安稳众人心

    备足了吃喝用品,开起了中央空调,放起了红色电影——台风“烟花”来势汹汹,龙山镇徐福村的避灾安置点内却是舒适温馨,转移至此的130余位建筑工人在这里“安身”又“定心”。

  徐福村的避灾安置点是村文化礼堂,这里不仅面积大,最多可容纳500多人,更有中央空调、投影仪、舞台等多种设备。这不,昨天上午一走进避灾安置点,只见不少人围坐在大屏幕面前,正全神贯注地收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

  “我们是来自荣盛二期工地的建筑工人。”今年31岁的左宁是工地的负责人,据他介绍,7月23日下午,工地就及时采取了停工,并将工人们集中起来,用大巴车统一转送到该避灾安置点。“去年我们也来过这里,这是第二次了。”左宁直言,徐福村的工作人员为工友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各方面都很满意,特别是有电影可看,缓解了大家的无聊、焦虑情绪。”

  黄文夫是徐福村的村干部,在组织避灾安置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放映红色电影也是凝聚起大家的人心,让大家安心应对这次台风。”他介绍说,电影播放采取轮播的方式,午休和晚上九点后暂停播放,以保障大家的睡眠时间。为了做好保障工作,该避灾安置点已经备足方便面、面包、牛奶、饮用水等,由镇村干部、志愿者、青年民兵组成的管理服务队伍24小时在岗。“连垃圾也是一天三次清运,保证安全卫生。”(慈溪日报)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俞烃

慈溪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慈溪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慈溪新闻网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