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文明网首页>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树新风 东海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来源:慈溪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2-16
字体 [][打印][关闭] 

    越剧、相声、舞蹈……年前,附海镇东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艺志愿者又开始张罗年终文化大餐——东海村第九届“村晚”。这道坚持了九年的文化大餐已成全村新老村民迎新年的期待。

  作为我市唯一一个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殊荣的村,九年来附海镇东海村从细微之处着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渐进式培育文明乡风。

  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东海村立足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将“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创新活动载体,逐渐形成“真、善、美”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党员干部带头,全村共有22支志愿队伍,千余名志愿队员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平安夜巡、每月义剪、每季节庆礼仪活动,每年组织文艺志愿者举办“村晚”。同时,每年评比表彰“最美东海人”和“年度优秀党员”,共产生了115位先进人物,他们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提升了全村的党风、村风、家风。

    以榜样为力量,探索新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向玲,从第一届“村晚”走出来的“最美东海人”。20多年前,来自湖南邵阳的苗族小伙向玲来到附海镇东海村,当时的他只想着找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工作。如今,创业成功的向玲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了村民口中的“公益楷模”,村党总支于2018年注册成立了以湖南籍苗族新村民向玲命名的“向玲志愿服务站”,吸收370多名优秀新村民为志愿队员,组建了义剪服务队、交通劝导队、平安夜巡队、环保志愿队、新娘舅矛盾调解队、微孝助老队等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在第二故乡参与为民服务,协助社会治理,既起到了新村民独特的作用,又融入本地社会,新老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乡村治理也更加有力度和“温度”。

  蔡尧康是附海中学原校长,但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搜集整理村史村情,组织编写村规、村训、村志,设计村徽,参与筹备建设村文化礼堂……蔡尧康总是尽心尽力为村庄治理增添文化内涵。在推进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少不了像蔡尧康一样的“热心肠”。近年来,附海镇创建以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和新时代乡贤为主体的“三老一贤”善治体系工作平台,139名人才库成员中就有32名出自东海村。

  随着“三老一贤”队伍的不断壮大,借助“民情驿站”“圆桌夜谈”“贤说村事”等平台,东海村成功建起民情收集沟通的渠道,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起。

  善治自治,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东海村以善治为重点,坚持“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建章立制和群团队伍两手抓。乡村要振兴,班子是核心,东海村把干事团队的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建立了“对账理事”管理机制,实施周事定账、月度晒账、季度对账、年度核账的“定、晒、对、核”四环节模式,做到“定人、定责、定进度、定标准”,使干部队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以往村民要审批自建房,权力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可不可以建都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现在这个权力下放到有村民代表组成的“个人建房理事会”集体决策讨论;以往村里有工程项目了,村委班子决定工程谁来做,而现在招标按照东海村“善治24条”来,工程监管由“工程建设监督小组”来监督;村里财务的支出是否合理,由“三务公开监督小组”来监管……一个个由热心村民组成的“社团”成了东海村向前发展、在阳光下发展的自治保障。

  权力的下放不但让村委班子更加廉洁,更是加速了东海村的发展,曾经的无资源、无资金、无亮点的“三无”落后村,通过乡村善治,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家和才能万事兴,和谐的氛围促进了村庄的发展。近几年,村里投入28万元,建成村级小天网,用科技手段提高全科网格管理水平,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投入322万元完成高家片美丽乡村宜居项目建设;投入450万元完成三期污水纳管工程;建成文化礼堂、民族文化馆、惠民楼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新老村民的暖心之地;投入700万元完成花塘江、郑家浦水环境整治,建成的游步道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2021年,该村筹资600多万元,建成了美丽乡村陈家片项目,发动热心村民捐资85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升级版“邻里之家”,设置了邻里书吧、邻里会客厅、邻里大舞台、邻里健身房等设施,成为一个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服务综合体。这些民生实事工程在阳光下完成,改善了村容村貌,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附海镇)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余 烃

慈溪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慈溪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慈溪新闻网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