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职业高级中学:聚焦设计 重点突破 精准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来源:慈溪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9-22
字体 [][打印][关闭] 

    近年来,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加快推进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服务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于2021年初成功创建浙江省中职名校。

  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在后名校时代,为培育新时代工匠,学校以《新职业教育法》颁布为契机,聚焦顶层设计,综合施策,着力推进管理机制、队伍建设、育人方式的“三转型”,以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为重点突破,精准构建富有慈职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面向整体,系统设计,顶层谋划

  学校将“三全育人”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眼整体,进行系统设计、顶层谋划,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坚持目标引领,提升育人质量。学校以“专创融合,技艺兼修”为育人目标,凝聚教育合力,培养学生成为能以技能立身、以文化铸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完善育人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为纲领,建立健全中高职一体管理、教师高水平发展等机制,从根源上形成育人管理的长效机制,使育人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协同育人。深化、拓展新老教师结对工作,切实发挥名特优教师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德育实践为抓手,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最大限度调动一切人员参与育人,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时时事事处处都能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

  升级文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心打造开放式阅览室(紫藤书屋)、志愿服务基地、创新实验室等育人空间,通过“慈职精神”“年度人物”上墙,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使道德文化认识入眼入心,内化为情感体验,启智润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方联动,注重过程,有机渗透

  综合素养——职业素养“双线”贯通。学校抓住育人的重点环节,促进德育和专业的“双线”贯通,打造全过程育人体系。从“第一课”到“成人礼”,在“一平米…好习惯”德育管理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职业理想”到“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实训中提升职业素养。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入学教育、在校教育、离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上好新生“第一课”,统筹设计新生入学教育,涵盖专业介绍、校纪校规、安全教育、职业规划等,引导学生弘扬“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慈职精神。发挥新生军训的国防育人作用,引导新生在集体中成长,同时通过引入急救培训提升服务意识、锤炼品德修为。坚持将“一平米…好习惯”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天点滴的学习和训练中磨砺技能、锤炼人品。一声声阳光“问候”,一次次暖心“服务”,一篇篇“阅读”心得,一枚枚“技能”金牌,都成为慈职学子鲜亮的名片。为了激励学生求学志向,学校还结合高考誓师大会开展“成人礼”活动。以校长致辞、家长寄语、赠送《宪法》及成人纪念章等别样的方式祝福即将成人踏上新征程的学生,“成人礼”活动更是成为了学生学会责任担当、感恩回馈、奋斗未来的德育课堂。

  在技能培养的三年全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举行师徒结对、传灯授帽等仪式,定期开展邀请“三模”人物、能工巧匠、产业导师进校园等活动,将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及工匠精神等育人理念有序融入。同时,开展“1+N+N”劳动教育(1门基本技能劳动课+N门专业技术劳动课+N个志愿公益劳动项目),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开展校企合作的“跟岗-识岗-顶岗”实践实训奠定扎实基础。2019年,学校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

  学校-学生-家庭,“三方”联动。学校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破除只局限于课堂育人的固化思维,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联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养成。

  师生结对,关心点对点。按照对学生“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的总体要求,学校连续多年坚持开展全体教师与学生寝室结对、教师党员与寝室重点学生结对活动。全校教职工不仅重视每个月和学生共同整理寝室、交流谈心的下寝室活动,还注重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开展点对点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

  服务升级,温暖心连心。充分挖掘后勤系统的育人资源,将生活智慧、服务意识、文化培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管理服务中,开展学生生活素质培养、寝室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关心人、管理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影响人、引导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升级后勤管理服务,坚持为新生“洗晒凉席”,用自制小推车为学生搬运大件行李,打通服务学生的最后“一百米”,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好评。

  家校携手,沟通面对面。学校加强家校联系,践行家长进班级、教育进家庭的理念,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加强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创设线上线下家校联系平台,架起家校“双向奔赴”的桥梁,提升家校沟通的质量。通过“上门入户访民情”“微心愿”等活动,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成长环境,帮助解决困难,切实走进学生的心中。

  突破重点,模式创新,规格提升

  为满足地方产业人才需求,服务新发展格局,学校以创新育人模式为重点突破口,通过育人目标、育人方式、展示平台的转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素养加持,育人目标升级。立足复合型、高素质要求,学校坚持将“素养”提升作为育人目标升级的重点,将人才素养、创业创新、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推进“专创融合,技艺兼修”的育人目标落地。

  从课堂到课外,努力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开展“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等活动,并进行定期评比和成果展示;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系统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班选修课程体系。选修课上,平日磨制工件的男生体验制作一把木梳的传统工艺,喜欢素描的女生尝试发绣的精巧技艺,在切磋琢磨、穿针引线中,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向技艺兼修的目标靠近。2021年学校语文教学团队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特色,融合“科技强国”课堂思政,作品《漫步科学殿堂,感受科学之美》在浙江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

  活动赋能,育人方式转型。对应育人目标升级,学校以活动为育人载体,开展“读书节”“护士节”“技能节”等活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令学生在能力培养中获得精神满足,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

  鼓励参与活动设计、节目编排、素材制作,在参与中,学生体验了节目表演者、志愿服务者、幕后工作者。体验式的活动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同时也给予精神上的滋养,在“读书节”发扬“乐学”精神,在“护士节”感受职业精神,在“技能节”践行工匠精神,在“寝室文化节”践行团队精神。

  平台助力,素养成果转化。学校打造集体验、创造、展示于一体的素养展示平台,助力素养成果及时、适时、应时转化。积极开设小舞台、小展厅,激励师生举办个人及群体展演。春日游园会,师生抚琴、舞蹈、书法;紫藤花下、绿茵操场,是同学们尽情展示的舞台;初夏音乐会,欢歌、笑语、荧光棒是致敬志愿者的青春力量。近年来,学校积极参加省“梦想杯”征文比赛,获优秀组织奖;在关工委组织的“新时代好少年”等征文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厚植文化基因,构筑精神家园。学校正努力打造学生成长成材的乐土,为每一位慈职学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工匠。(慈溪日报)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俞 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