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文明网首页>公民道德

慈溪:强化六大育人途径 全面深化“德育生活化”品牌特色

来源:慈溪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9-22
字体 [][打印][关闭] 

    近期,市教育局出台了《2022年慈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要求各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育生活化”品牌为引领,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六大育人途径,持续打造“一校一特色”德育品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和水平,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品牌特色为引领,深化党团育人功能。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使用,结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童心向党”“我眼中的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探索青少年“真善美”种子工程,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坚持“边建设边示范”原则,继续深化中小学“德育生活化”品牌创建,加快推进城乡、校际德育品牌结对工作,进一步提炼“一校一品”育人工作经验,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培育选树慈溪市“三优秀、三文明”“优秀德育工作者”“新时代好少年”等优秀德育典型,营造“选典型、树典型、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确保学校德育管理“无死角”“全时空”。

  以课程实践为载体,健全三全育人体系。深化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建设,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与校园红色景观育人价值,引导广大教师将学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及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品牌;积极探索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建立学生“一人一档”劳动实践档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安排适量家务劳动作业。深入推进研学旅行工作,探索设立研学实践教育学分,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鼓励学校开发研学旅行特色实践课程,加强研学营地、基地规范建设,鼓励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研学旅行,积极推进基于社区的亲子研学模式探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节约粮食光盘行动、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等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加强禁毒知识宣传教育,持续推进“青骄”第二课堂平台建设。开展系列活动深化法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强化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以中心建设为核心,提高心理育人实效。民生实事工程市心理辅导中心计划于今年9月开放,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培训与指导。建立健全“全面筛查、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对策建议、预防干预”的上下联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助考 与你同行”考前心理辅导和春秋季适应性心理辅导等活动。各校按要求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基础、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辅助、骨干教师为引领、管理队伍为保障的四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并依托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办公室,不断提高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工作实效。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营造环境育人氛围。深化文明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文明校园创建层次和质量,积极推动基础条件优越、创建成效显著的学校争创全国、省级文明校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办学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传承校园文脉,讲好校园故事,因地制宜建设人文景观,打造一系列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校园文化符号。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推动校训、校歌文化普及深入,组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以多方联动为保障,完善家校共育格局。强化大德育观念,加强各校校领导、政教主任、中学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等德育管理人员阶梯式培养提升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完善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系,强化市级班主任工作指导中心职能,发挥市镇两级班主任工作室示范辐射、孕育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专业化、分层级、全覆盖的班主任研训体系,推动各地各校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配备选聘、培养培训、待遇保障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出台家校共育工作指南,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宣讲活动,宣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完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家校沟通合作工作机制,完善班级家委会参与班级民主管理机制,形成班主任、导师、家长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加强学生节假日学习生活规划指导,建立涵盖德智体美劳的节假日活动内容序列,以“学生主体、家庭主场、学校主导”为原则,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综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线资源,切实丰富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学习生活,完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慈溪日报)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俞 烃